病害名称: 葡萄黑痘病 别名: 鸟眼病、疮痂病 分类:真菌病害
症状:
1、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叶柄、果柄和果实。
2、嫩叶发病:叶片出现红褐色斑点,周围有褪绿晕圈,逐渐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呈暗紫色,后期常干裂穿孔。
3、新梢、叶柄、果柄发病:形成长圆形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间凹陷开裂,呈灰黑色,边缘紫褐,数斑融合,常使新梢上段枯死。在粗枝蔓上,病斑形成较大的溃疡。
4、果实发病:果面出现深褐色斑点,形成圆形病斑,四周紫褐色,中部灰白色,表面硬化,有龟裂。病斑仅限于果表,不深入果肉,但果味酸。
发病条件:
1、雨水多、湿度大时发病为害严重
2、果园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或偏施氮肥导致徒长或成熟期延迟,易发病。
3、栽培管理粗放,枝叶郁闭,肥料不足或肥料配比不当都会诱发病害。
侵染循环:
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在病枝梢、叶痕或病残组织上越冬,次年春季气温升高,葡萄开始萌芽展叶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一般6月中下旬以后,气温升高,降雨偏多时为黑痘病的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果园管理: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结合夏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及时清除地面杂草和杂物;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果穗及时套袋,隔离病菌。
2、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可选药剂有石硫合剂、百菌清、代森锰锌、嘧菌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