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
病害名称:霜霉病 别名: 分类:真菌病害
症状:
1、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严重时也为害花穗和卷须。
2、叶片染病初期,叶面出现淡黄色多角形病斑,且在病斑背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病菌孢子梗);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布满叶片大部或全部,并逐渐干枯。
3、果梗受害变褐色坏死,极易引致果粒脱落,潮湿时果梗上也产生白色霉状物。
4、果粒在花生粒大小时最容易感病,病部呈淡褐色软腐,容易脱落,湿度大时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果粒稍大时染病,果粒停止生长,表面皱缩成皮革状,褐色软腐,容易脱落。
5、新梢、卷须等发病后,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斑点,后很快变成黄褐色凹陷状病斑,潮湿时病部也产生白色霜霉霉层,最后生长停止,甚至枯死。
叶片正面:黄色病斑叶片背面:白色霉层
病果:软腐、失水、皱缩 病果后期:干瘪、易脱落
发病条件:
1、园地有霜霉病病菌。上年度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在落叶中越冬。
2、湿度和水分是发病的主要因子。春、夏季节雨水、多雾、露水多,成了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3、温度。霜霉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2~25℃,一般在10~30℃,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抑制霜霉病的发生。在初夏、秋季雨水多、温度又适宜,因而也就成了霜霉病的高发季节。
侵染循环:
病原菌以休眠的卵孢子随病叶等病残组织在土壤里越冬,可以存活1~2年。春季葡萄枝条5~6叶刚刚展开时,孢子开始萌发。当温度超过10℃时,遇到降雨将产生性孢子,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孢子反复不断地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搞好田间卫生,清除田间的病残组织,如枝蔓上的病芽、病叶、修剪下来的病枝、病果粒等。尤其要清除越冬菌源,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2、加强温度和水分的控制。包括采取避雨设施栽培、完善排涝体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叶幕,通风透光性良好;夏季控制副梢量等)等具体措施。
3、药剂防治:代森锰锌、苯基酰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