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枯萎病 别名:黄叶病、巴拿马病 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症状不明显。成株接近结果期症状明显,有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两种。叶片倒垂型黄化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叶鞘先出现特异黄化,多在叶片边缘出现,后逐渐扩展到中肋,感病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变褐而干枯。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里扩展开裂至心叶,并向上发展至叶片处,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病株多数在未现蕾结果时即枯死,个别不枯死的则果实发育不良,品质差,产量低。
发病条件:
1、该病初侵染源来自病株及带菌土壤,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至十几年,但在积水缺氧条件下存活期则大为缩短。
2、该病传播主要通过种苗、带菌的土壤和流水,故地势低洼的蕉园易发病。
3、高温多湿天气有利于病害侵染和扩展。
侵染循环:
香蕉枯萎病菌主要是从罹病蕉树的根茎通过吸芽的导管延伸至繁殖用的吸芽内,当引用有病的吸芽进行繁殖时,病害就会传播开来。
病蕉根部周围的土壤,也是病菌存留的场所。如在带病的土壤上种植蕉苗,病菌可以从根部侵入,并通过寄主维管束向茎上发展。土壤中病菌侵入寄主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受伤或无伤的幼根,或受伤的根茎,进而向假茎及叶部蔓延。在茎基部侵入病菌可以沿着导管系统而进入吸芽。当母株发病枯萎后,吸芽还可以带病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全株枯死后,病原菌能在土壤中继续存活。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从国外引进带病种苗;国内也要严禁病区的蕉苗调往外地。
2、推广种植无病组培苗。
3、定期检查蕉园,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清除销毁,并撒施石灰处理土壤。重病区可考虑全园销毁,改种水稻、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
4、营养钵育苗和移栽时可适当施用生物有机肥,既能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又能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
5、防止耕作机械和劳动工具的交叉传染。
6、深挖沟控制流水的传播,围篱笆控制人、畜进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