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氮:
一、缺氮症状:
叶色淡绿色而失去光泽,中脉、叶柄和叶鞘带红色,叶距缩短出现“莲座状” 簇顶,叶小而薄,新叶生长慢,茎秆细弱,吸芽萌发少,果实细而短,梳数少,皮色暗,产量低。
二、发生条件:
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杂草多的果园易发生缺氮症。
三、矫治方法:
一般正常施肥管理的果园多不发生缺氮症。缺氮时可追施史丹利高氮复合肥,如纯硫基、硝硫基等。
2、缺磷 :
一、症状:
田间较少出现缺磷症状。缺磷会阻碍植株的生长和根系发育,老叶边缘会出现失绿状态,继而出现紫褐色斑点,后期会连片产生“锯齿状”枯斑,导致叶片卷曲,叶柄折断,幼叶深蓝绿色。
二、发生条件:
当土壤中含钙量多或酸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素被固定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不能被果树吸收。
三、矫治方法:
磷肥类型的选择,取决于若干因子:对中性土、碱性土,常采用水溶性成分高的磷肥;酸性土壤适用的磷肥类型较广泛;有机肥中含有持久性较长的有效磷,可在各种季节施用。叶面喷施常用的磷肥类型有史丹利20-20-20水溶肥等。
3、缺钾:
一、症状
如果缺钾, 最普遍的症状是最老叶出现橙黄色失绿, 接着很快枯死,叶的寿命显著缩短,中脉弯曲,以致于叶尖指向植株的基部,严重时自叶片尖端2/3处突然折断(而非在叶柄处折断),从而生长受到抑制。叶片变小,抽蕾延迟,每穗的果数和梳数减少。植株生长时钾素供应不足,形成“ 瘦果”和脆弱的果穗,在蕉园中经常能看见。
二、发生条件
通常发生缺钾的土壤种类有:江河冲积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轻沙土,丘陵山地新垦的红黄壤,酸性石砾土等。
土壤干旱,钾的移动性差;土壤渍水,根系活力低,钾吸收受阻;树体连续负载过大,土壤钾素营养亏缺;土壤施入钙、镁元素过多,造成与钾拮抗等,均容易发生植株缺钾现象。
三、矫正方法
缺钾具体补救措施:在果实膨大及花芽分化期,沟施或滴管施用高钾(硫酸钾型)复合肥。
4、缺钙:
一、症状
最初出现症状是幼叶,其侧脉变粗,尤其是靠近叶肋的侧脉。接着靠近叶尖的叶缘间失绿,当这些叶斑开始衰老时,就向中肋发展,呈锯齿状叶斑枯黄。田间缺钙,还表现抽生新叶仅有中肋而叶片缺刻,或几乎无叶片的穗状叶。
二、发生条件
过多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等,或在病虫防治中,经常使用硫磺粉,均会造成土壤酸化,促使土壤中可溶性钙流失;有机肥施用量少,或沙质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吸附保存钙素能力弱,所以容易发生缺钙现象。另外,干旱年份土壤水分不足,土壤盐分浓度大,根系对钙的吸收困难,也容易出现缺钙症状。
三、矫正方法
可喷施硝酸钙液。
5、缺镁:
一、症状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氮的代谢。
香蕉缺镁,叶缘向中肋渐渐变黄,叶序改变,叶柄出现紫色斑点,叶鞘边缘坏死、散把。田间常见的症状是老叶边缘保持绿色,而边缘与中肋间失绿。
二、发生条件
偏施铵态氮肥、过量施用钾肥、大量使用石灰等,均容易出现缺镁现象。
三、矫正方法
缺镁的矫治,通常采用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氯化镁、硫酸镁、硝酸镁的方法。土施每株0.5~1.0公斤;叶面喷布0.3%的氯化镁、硫酸镁或硝酸镁,每年3~5次。
6、缺硫
一、症状
如果硫缺乏,就会导致果穗变小,穗轴难以抽出,同时幼叶呈现黄白色。如果缺硫进一步加剧,叶缘便会出现坏死斑点,侧脉也微微变粗,有似硼和钙的缺乏症状。
7、缺硼:
一、症状
土壤中硼的缺乏,常导致香蕉植株叶片窄短、畸形,叶片卷曲,叶背呈现有垂直于叶脉的条纹。
二、发生条件
石灰质碱性土,强淋溶的沙质土,耕作层浅、质地粗的酸性土,是最常发生缺硼的土壤种类。
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亏缺,硼的移动性差、吸收受到限制,容易出现缺硼症状;氮肥过量施用,引起氮素和硼素比例失调,缺硼加重。
三、矫正方法
矫治土壤缺硼常用土施硼砂、硼酸的方法,因硼砂在冷水中溶解速度很慢,不宜供喷布使用。可用硼酸溶液喷布,通常效果较好。
8、缺铁
一、症状
铁的缺乏主要出现在石灰质的土壤。通常是幼叶叶脉间褪绿,然后整个叶片失绿,呈黄白色。春、秋季比夏季严重,干旱时更明显。消除缺铁症状,主要是叶面喷施0.5 %的硫酸亚铁。
二、发生条件
经常发生缺铁的土壤类型是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质土壤和滨海盐土。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真菌或线虫为害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植株表现缺铁现象。磷肥使用过量会诱发缺铁症状。
三、矫正方法
在生产中,可常采用土施硫酸亚铁或叶面喷施螯合铁等方法防治缺铁黄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