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名称:梨小食心虫 害虫别名: 桃东方果蛀蛾、折梢虫、梨小蝇果蛾 分类: 鳞翅目、卷蛾科
为害特点:
主要以幼虫危害果实和新梢。在大樱桃上主要以幼虫从新梢顶端2片~3片嫩叶的叶柄基部蛀入危害,并往下蛀食,新梢逐渐萎蔫,蛀孔外有虫粪排出,并常流胶,随后新梢干枯下垂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黑褐色;前翅前缘有7-10组白色短斜纹,外缘中部有1个灰白色小斑点。卵近扁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有光泽。初孵幼虫黄白色,老熟幼虫淡红色至桃红色;头浅褐色,前胸背板淡黄白色;腹末有臀栉4-7个。蛹体长约6毫米,黄褐色,腹部3-7节背面各有两排小刺。
发生规律和习性:
1、在河北、山东等地一年发生3~4代;河南、安徽、陕西等地一年发生4~5代;四川发生5~6代;江西和广西可以发生6~7代。无论一年发生几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粗皮裂缝和树干绑缚物等处做一薄层白茧越冬。全年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河南睢宁地区,越冬代为4月中旬,第一代5月下旬,第二代6月底至7月初,第三代7月下旬,第四代8月下旬;在四川蓬溪地区,越冬代3月底,第一代5月中旬初,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至8月初,第四代8月底至9月初,第五代不明显。成虫在傍晚活动,交尾,产卵,对糖醋液和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有强烈趋性。成虫产卵于果实萼洼、梗洼和胴部,危害嫩梢时产卵于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爬行一段时间即蛀入果实或嫩梢。幼虫在果内和嫩梢内生长至老熟后便脱果、脱梢寻找适当场所化蛹。。
防治方法:
1、因梨小食心虫是多寄主害虫,有转移危害的习性,新建果园应尽量避免与其他果树混栽,已混栽的果树对其主要寄主应加强防治。
2、人工及物理防治。对越冬幼虫脱果前予以诱杀;早春发芽前刮除粗、老翘皮,并集中烧毁;5~6月及时剪除被害新梢; 8月份在主干上绑草束,诱集越冬幼虫,于冬季取下烧毁。在成虫发生期夜间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树冠内挂糖醋液盆、性诱剂诱杀。
3、适时用药。一般在卵叶率1%~ 2%时喷药,常用药剂有20%甲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10%天王星乳油6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10%氯氰菊酯2 000倍液及1.8%阿维菌素3 000~4 000倍液。越冬茧出土期进行地面防治,用白僵菌粗菌剂70~80倍液喷洒地面后覆草防治食心虫出土幼虫,或用4%敌马粉,每株大树用药0.25kg,喷施于树冠下,然后浅锄入土,杀死出土幼虫。一般隔15天再施一次。幼虫期用灭幼脲3号25%悬胶剂800倍、定虫隆(抑太保)5%乳油1000~2000倍、卡死克5%乳油1000~15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以及其他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制剂的复配剂等喷洒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