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氮: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生物雌激素等组分的主要组成元素。
一、缺氮症状:
叶片淡绿,较老叶橙色、红色或紫色,早期脱落。花芽、花、果均少,果小且高度着色。
二、发生条件:
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杂草多的果园易发生缺氮症。
三、矫治方法:
一般正常施肥管理的果园多不发生缺氮症,在雨季和秋梢生长期,追施史丹利高氮复合肥,如纯硫基、硝硫基、劲素等。也可叶面喷施。
2、缺磷 :
磷是果树生长发育的组分元素,是细胞内核酸、磷脂等组分的构成物质。此外也参与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输过程。
一、症状:
叶片稀少,枝叶变为灰绿色,叶脉、叶柄变紫,早期落叶。果实不易着色,含糖量低,花芽形成不良,产量下降,树体寿命缩短。
二、发生条件:
疏松的砂土或有机质多的土壤常缺磷。当土壤中含钙量多或酸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素被固定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不能被果树吸收。
三、矫治方法:
磷素缺乏矫治的方法有地面撒施与叶面喷布磷肥。磷肥类型的选择,取决于若干因子:对中性土、碱性土,常采用水溶性成分高的磷肥;酸性土壤适用的磷肥类型较广泛;有机肥中含有持久性较长的有效磷,可在各种季节施用。叶面喷施常用的磷肥类型有史丹利20-20-20水溶肥等。
3、缺钾:
钾能激活植物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参与光合作用,调节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促进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提高树体抗寒与抗病力,提高果实品质。
一、症状
叶片边缘枯焦,从新梢的下部逐渐扩展到上部,中夏至夏末在老树的叶片上首先发现枯焦。有时叶片显青铜绿色,发展到叶缘可能与主脉显平行卷曲,褪绿,随后灼伤或死亡。在果实上还易造成果小、着色差、裂果等。
二、发生条件
通常发生缺钾的土壤种类有:江河冲积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轻沙土,丘陵山地新垦的红黄壤,酸性石砾土、泥炭土、腐殖质土等。
土壤干旱,钾的移动性差;土壤渍水,根系活力低,钾吸收受阻;树体连续负载过大,土壤钾素营养亏缺;土壤施入钙、镁元素过多,造成与钾拮抗等,均容易发生植株缺钾现象。
三、矫正方法
矫治土壤缺钾,通常可采用土壤施用钾肥的方法,土壤施用钾肥,主要是在植株根系范围内提供足够的钾素,使之对植株直接有效。此外,根外喷布充足的含钾的盐溶液,也可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缺钾具体补救措施:生长期喷施史丹利大量元素水溶肥(如12-6-44、14-14-30等),或土施高钾型纯硫基(如15-5-25等),也可结合秋基肥施入,每棵2-3公斤(具体要根据树龄和树势)。
4、缺钙:
钙是细胞壁中果胶的构成组分,也参与液泡中化合物的构成。钙也是重要酶类的激活剂,对果实硬度和籽粒的发育有重要作用,与果实发育、果品质量和果实耐贮性等关系密切。钙在树体中不易转运,因此,缺钙易发生在幼叶及幼果。
一、症状
缺钙会影响根系发育,使根系表面增生疣状突起,缺钙的果实果肉硬度低、裂果加重,耐贮性差。缺钙易导致果实发生软腐病,果实偏小,保鲜期短。
二、发生条件
过多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等,或在病虫防治中,经常使用硫磺粉,均会造成土壤酸化,促使土壤中可溶性钙流失;有机肥施用量少,或沙质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吸附保存钙素能力弱;或氮、钾肥施用过多,均容易发生缺钙现象。另外,干旱年份土壤水分不足,土壤盐分浓度大,根系对钙的吸收困难,也容易出现缺钙症状。
三、矫正方法
缺钙具体矫治方法,可在果实发育期、秋梢期于树冠喷布0.3%~0.5%的硝酸钙液;结合秋基肥施入钙肥。
5、缺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主要分布在含叶绿素的器官内,镁也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成分。镁的移动性强,在树体内可迅速流入新生器官,主要分布在幼嫩部分,幼叶比老叶镁含量高。
一、症状
较老叶片脉间显褪绿状,随之坏死。叶缘首先是发病部位。显紫色、红色和橙色,有浅晕,易先行坏死,早期落叶。严重时导致果实品质变差,采前落果,也易引起大小年现象。
二、发生条件
镁元素缺乏,常常发生在温暖湿润、高淋溶的砂质酸性土壤,质地粗的河流冲积土,花岗岩、片麻岩、红色黏土发育的红黄壤,含钠量高的盐碱土及草甸碱土。土壤含钾量高,冷湿气候条件下也易发生缺镁。
偏施铵态氮肥、过量施用钾肥、大量使用石灰等,均容易出现缺镁现象。
三、矫正方法
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硫酸镁、硝酸镁。土施每株0.5~1.0公斤;叶面喷布0.3%硫酸镁或硝酸镁,可在果实发育期、采果后及秋梢期施用。
6、缺铁:
铁是合成叶绿素时某些酶或某些酶的辅基的活化剂,缺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子表现黄化。
铁在植物体内不易转移,所以缺铁时首先发生在幼叶上,老叶老叶仍为绿色。土壤含有较多金属离子(锰、铜、锌、钾、钙、镁)、pH值高、高重碳酸盐和高磷含量等都可以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引起缺铁。
一、症状
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使幼叶叶肉失绿,叶脉仍为绿色,随叶片成熟,症状减轻,树体衰弱;果实品质变差,产量下降。
二、发生条件
经常发生缺铁的土壤类型是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质土壤和滨海盐土。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真菌或线虫为害等,均可造成或加重缺铁现象。磷肥使用过量会诱发缺铁症状。
三、矫正方法
土壤施入硫酸亚铁或发芽前枝干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
7、缺硼:
硼与生殖生长有关,硼能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从而提高坐果率。硼还有利于糖的合成与转化,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缺硼时还会影响钙的吸收。
一、症状
春季出现顶枯,枝梢顶部变短,叶窄小,显莲座状;开花坐果率低,果实畸形,落果多,有些果实产生木栓化病斑。
二、发生条件
石灰质碱性土,强淋溶的沙质土,耕作层浅、质地粗的酸性土,是最常发生缺硼的土壤种类。
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亏缺,硼的移动性差、吸收受到限制,容易出现缺硼症状;氮肥过量施用,引起氮素和硼素比例失调,缺硼加重。
三、矫正方法
生长期,尤其是开花前后及采果后叶面喷施0.1%-0.3%的硼砂溶液;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硼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8、缺锌:
锌是植物细胞内各种酶和基质的桥键,在光合、呼吸、氮代谢、激素合成等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
一、症状
新梢顶部叶片狭窄枝条纤细,节间短,小叶丛生,显莲座状,质体厚而脆,有时叶片主脉间显白色或灰白色;开花坐果率低。
二、发生条件
沙滩地、盐碱地及山地园区,强酸性土壤、土壤含磷量高、以及冷湿气候下易发生缺锌。浇水频繁,伤根多,重剪果园也易发生缺锌症。
三、矫正方法
生长期,尤其是开花前后及采果后叶面喷施0.2%-0.3%的硫酸锌;或土壤追施硫酸锌。
9 缺锰:
锰参与光合作用,参与构成叶绿体。
一、症状
在初夏和仲夏开始显现叶片失绿症,具有独特的叶脉间浅绿色,在主侧脉之间从主脉处向叶缘发展,叶脉间和叶缘发生焦枯斑点,造成叶片早落;也会导致坐果率降低,果实易畸形。
二、发生条件
高pH值、石灰性土壤、缓冲性能差、粗质地土壤中锰的有效性低。锰与铁也有强烈的拮抗关系,铁抑制锰的吸收和积累。湿润地区易发生锰的淋洗缺失。
三、矫正方法
用0.5kg硫酸锰加水25kg,于叶片接近停止生长时喷施。。
10 缺铜:
铜对叶绿素有稳定作用,也参与蛋白质与糖的代谢,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一、症状
常与缺锰同时发生,叶片黄化早衰,小枝表皮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枝条枯死;果实表现为核仁萎缩。
二、发生条件
砂质土、铁铝土、铁锈土、碱性土及石灰性土壤易缺铜;土壤干旱缺水,也易导致缺铜。
三、矫正方法
在春季展叶后,喷波尔液;土施硫酸铜;或生长期,叶面喷施0.3%-0.5%的硫酸铜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