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草莓芽线虫病别名:红芽病分类:。。。
病状:
草莓芽线虫0.6—0.9mm,寄主在草莓心芽周围,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受芽线虫侵害的草莓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歪曲畸形,夜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草莓被芽线虫危害后,生长点长势缓慢、畸形或消亡,花芽发育退化、畸形、减少,甚至消亡,严重时可导致绝收。
发病条件:
1、草莓芽线虫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种苗携带,连作地主要是土壤中残留的芽线虫再次为害所致。在田间芽线虫主要在草莓的叶腋、生长点、花器上寄生,靠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其生长温度范围为16~32℃,高温28~32℃最适其繁殖,因此夏秋季常造成严重为害。
侵染循环:
芽线虫以卵或2龄幼虫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病土、病苗和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一般可存活1~3年;翌春条件适宜时,雌虫产卵,孵化后以2龄幼虫为害形成根结。生存最适温度25~30℃,高于40℃或低于5℃都很少活动,55℃经10分钟致死。
防治方法:
1、培育无虫苗,切忌从被害园繁殖种苗。繁殖种苗时,如发现有被害症状的幼苗及时拔除烧毁,必要时进行检疫,严防传播。
2、选用抗线虫品种。
3、实行轮作:避免残留在土壤中的线虫继续为害。
4、加强田间管理。尤其要加强夏季苗圃的管理,以防线虫密度逐渐升高,酿成大害。(5)在花芽分化前7天或定植前用药防治,对压低虫口具重要作用。给水后不要用药,以减少污染。用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80%敌百虫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800~9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