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甘蔗赤腐病 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发病条件:
1、冬春甘蔗栽培季节土壤过湿或偏酸,甘蔗萌芽生长受抑时发病重。
2、螟虫及飞虱为害重的易发病,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3、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蔗种和蔗株病部越冬,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是当年重复侵染的重要菌源,孢子借风雨、雾、露、昆虫及流水传播,病菌主要由伤口侵入。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去除带菌的宿根,选用无病及无螟害的种苗。
3、酸性土施入少量石灰。
4、冬春应选择冷尾暖头天气下种,下种时应进行催芽,以利早生快发,减少该病发生。
5、浸种。在52℃温水中加50%苯莱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温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