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氮: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叶绿素、酶、维生素及卵磷脂的主要组成元素。
一、缺氮症状:
甘蔗缺氮初期叶片呈黄绿色,以后变黄;叶尖和边缘干枯,叶片硬而窄,老叶呈淡红紫色;分蘖少,蔗茎变细,生长减慢,茎与根的比例减少,节间缩短,顶部叶片出现丛生状。
二、发生条件:
土壤瘠薄、管理粗放、缺肥和杂草多的果园易发生缺氮症。
三、矫治方法:
在施用基肥基础上,生长期提倡施用史丹利高氮复合肥,如纯硫基、硝硫基、劲素等。
2、缺磷 :
磷是果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细胞内含有多种有机磷酸化合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要先转变成磷酸化的糖,才能向果实或根部输送。
一、症状:
甘蔗缺磷时新叶比较窄小,呈暗绿色,以后逐渐变成黄绿色;老叶黄褐色,先叶尖变干,接着叶边缘干枯;根细而纤弱,呈红褐色易生根腐病;分蘖减少,蔗茎细,蔗株生长缓慢,节间变短(与长期干旱期间生长的节间相似),很多幼苗生长点未出土即死亡,蔗糖分降低。
二、发生条件:
疏松的砂土或有机质多的土壤常缺磷。当土壤中含钙量多或酸度较高时,土壤中磷素被固定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不能被果树吸收。
三、矫治方法:
磷素缺乏矫治的方法有地面撒施于叶面喷布磷肥。磷肥类型的选择,取决于若干因子:对中性土、碱性土,常采用水溶性成分高的磷肥;酸性土壤适用的磷肥类型较广泛;有机肥中含有持久性较长的有效磷,可在各种季节施用。叶面喷施常用的磷肥类型有史丹利20-20-20水溶肥等。
3、缺钾:
植株中有充足的钾,可加强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过程,并能提高抗寒与抗病力。缺钾时,钾的代谢作用紊乱;树体内蛋白质解体,氨基酸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叶绿素被破坏。
一、症状
茎秆较短,幼叶浓绿,后渐变为灰黄色。老叶尖端与边缘焦枯,叶面有棕色条纹和白斑,中脉组织有时出现许多红棕色条斑,局部死亡。
蔗茎细弱,韧皮部硬化,分蘖较小,植株生长势减退,甘蔗糖份下降。甘蔗下种后2~5个月即可出现缺钾症状。
二、发生条件
通常发生缺钾的土壤种类有:江河冲积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轻沙土,丘陵山地新垦的红黄壤,酸性石砾土,泥炭土,腐殖质土等。
土壤干旱,钾的移动性差;土壤渍水,根系活力低,钾吸收受阻;树体连续负载过大,土壤钾素营养亏缺;土壤施入钙、镁元素过多,造成与钾拮抗等,均容易发生植株缺钾现象。
三、矫正方法
矫治土壤缺钾,通常可采用土壤施用钾肥的方法,土壤施用钾肥,主要是在植株根系范围内提供足够的钾素,使之对植株直接有效,此外,根外喷布充足的含钾的盐溶液,也可达到较好的矫治效果。
4、缺钙:
钙是细胞壁和胞间层的组成部分。钙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以及植物体内生理活动的平衡等,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原生质胶体凝聚,降低水合度,使原生质粘性增大,增强抗旱、抗热能力。钙在树体中是一个不易流动的元素,因此,老叶中的钙比幼叶多,而且,叶子不缺钙时,果实仍可能表现缺钙。
一、症状
甘蔗缺钙生长缓慢,新出叶片极为柔弱,生长点很快死亡。老叶绿色减退后出现诸多红棕色斑点,这些斑点中间出现枯腐区,并逐渐扩展使整片叶枯腐死亡。
二、发生条件
过多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硫酸铵、硫酸钾等,或在病虫防治中,经常使用硫磺粉,均会造成土壤酸化,促使土壤中可溶性钙流失;有机肥施用量少,或沙质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吸附保存钙素能力弱,容易发生缺钙现象。另外,干旱年份土壤水分不足,土壤盐分浓度大,根系对钙的吸收困难,也容易出现缺钙症状。
三、矫正方法
由于甘蔗属高光效C4植物,生物量大,对钙素的需求量相应也较多。但甘蔗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受风化过程影响,这类土壤钙素在甘蔗生育期内的有效供给往往不足。由于伸长期是甘蔗生长的关键时期,可在此时喷施硝酸钙液,15天左右1次,连喷3次~4次。
5、缺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主要分布在含叶绿素的器官内,镁也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成分。镁的移动性强,在树体内可迅速流入新生器官。
一、症状
甘蔗缺镁时嫩叶呈淡绿色,老叶呈黄绿色,较老的叶片出现小黄白点后逐渐变为深棕色,最后小黄白点均匀分布于整个叶片,后融合为大块锈斑,以致整个叶片呈锈棕色,茎细瘦。
二、发生条件
镁元素缺乏,常常发生在温暖湿润、高淋溶的砂质酸性土壤,质地粗的河流冲积土,花岗岩、片麻岩、红色黏土发育的红黄壤,含钠量高的盐碱土及草甸碱土。
偏施铵态氮肥、过量施用钾肥、大量使用石灰等,均容易出现缺镁现象。
三、矫正方法
田间栽培的甘蔗缺镁时,叶面喷洒2%硫酸镁,能很快矫正。
6、缺硫
硫是所有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生命物质的结构组分,并且参与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缺硫条件下植物的正常生长会严重受阻,甚至枯萎、死亡。
一、症状
幼叶失绿,呈黄绿色,叶缘呈紫红色。
二、发生条件
砂质土壤的有机物和黏土含量常常较低,导致SO42-容易流失,特别是在降雨量大的地方。氮、磷、钾肥施用量过多也会影响硫的吸收利用。
三、矫正方法
施用既含有SO42-又含有元素硫的肥料,比如史丹利纯硫基。
7、缺铁:
铁是合成叶绿素时某些酶或某些酶的辅基的活化剂,缺铁叶绿素即不能合成,叶子表现黄化。
铁在植物体内不易转移,所以缺铁早期,幼叶表现症状更为明显,而此时老叶还可保持绿色。土壤含有较多金属离子(锰、铜、锌、钾、钙、镁)、pH值高、高重碳酸盐和高磷含量等都可以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引起缺铁。
一、症状
甘蔗缺铁时病叶片上产生黄白与青绿相间条纹。缺铁植株根群不发达,分枝减少,从而造成甘蔗减产。
二、发生条件
经常发生缺铁的土壤类型是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质土壤和滨海盐土。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真菌或线虫为害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植株表现缺铁现象。磷肥使用过量会诱发缺铁症状。
三、矫正方法
在生产中,可常采用土施硫酸亚铁或叶面喷施螯合铁等方法防治缺铁黄化症。
8、缺硼:
硼与生殖生长有关,硼能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从而提高坐果率。植株缺硼时,树体内碳水化合物发生紊乱,糖的运转受到抑制,由于碳水化合物不能运到根中,根尖细胞木质化(表现在咖啡酸、绿原酸积累),导致钙的吸收受到抑制。
一、症状
幼叶出现小而长的水渍状斑点,方向与叶脉平行,后成条状,叶背面还常现一些瘤状突起体,有时某些品种会出现白色长形小带。后期叶片病痕中部呈深红色,叶片锯齿的内缘开裂,茎内现狭窄的棕色条斑。
二、发生条件
石灰质碱性土,强淋溶的沙质土,耕作层浅、质地粗的酸性土,是最常发生缺硼的土壤种类。
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亏缺,硼的移动性差、吸收受到限制,容易出现缺硼症状;氮肥过量施用,引起氮素和硼素比例失调,缺硼加重。
三、矫正方法
硼在甘蔗植株中一经被利用便固定下来,因此对幼嫩组织必须不断供应。矫治土壤缺硼常用土施硼砂、硼酸的方法,因硼砂在冷水中溶解速度很慢,不宜供喷布使用。可用0.1~0.5%的硼酸溶液喷布,通常效果较好。
9、缺锰:
锰为叶绿体的组成物质,促进植物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 改善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运输;影响氧化还原和呼吸作用; 促进花粉发芽、花粉管伸长及果实膨大; 促进核酸磷素代谢。
一、症状
幼叶先在脉间现浓淡绿相间的条纹,叶片中部比尖端更明显,叶尖初呈浅绿色,后为白色,在白色条纹中同时出现小块枯斑,后扩大成长条状干枯组织,并沿叶片纵断面裂开。也被称为“甘蔗白症”。
二、发生条件
缺锰土壤主要是石灰性土壤,尤其是pH值较高的质地疏松、通气性良好的土壤。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分布的缺锰土壤主要是与成土母质含锰量过低有关。
三、矫正方法
施用硫酸锰或其它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