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名称: 柑橘溃疡病 别名: 无 分类: 细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梢。叶片染病,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灰褐色的病斑。叶片正反两面隆起,病斑边缘木栓化、中央凹陷破裂,呈火山口状。并有细轮纹,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更为显著,周围无黄色晕环。果实染病,病斑只限于果皮,发病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常有菌脓溢出。
发病条件:
1、发生最适温度范围为25~28℃,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
2、暴风雨和台风过后、潜叶蛾、食叶害虫、凤蝶幼虫等不仅是病害传播的媒介,并且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
3、栽培管理不当如氮肥过多、品种混栽、夏梢控制不当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新梢抽生和幼果形成时,越冬病菌借风雨、枝叶接触和器具传播。由气孔、皮孔和伤口侵入。发病时间为
4—10月,每次新梢都可能遭受为害。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控制橘园肥水,保证夏、秋梢抽发整齐。冬季彻底清除树上与树下的残枝落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喷洒消毒药剂;控制夏梢,适时放梢;及时防治病虫害。
2、采用脱毒苗木或对苗木、接穗进行消毒。
3、春季开花前及落花后,夏、秋梢期在嫩梢展叶和叶片转绿时,喷洒消毒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