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菠萝心腐病别名: 分类: 鞭毛菌亚门真菌病害
病状:
菠萝心腐病主要侵害茎及叶片的幼嫩部分,造成植株心部奶酪状软腐,心叶极易拔起。病叶色暗,初期不易发现。受害部淡褐色,水渍状,逐渐向上发展,后期在病健交界处形成波浪形,深褐色界纹,紧接其下为一条宽几毫米的灰色带。潮湿时受侵组织上覆盖白色霉层,后期病株叶色逐渐变黄或变红,叶尖变褐干枯,叶茎部发生淡褐色水渍状腐烂,组织软化,呈奶酪状。由于次生菌的侵入而发臭,最后整株枯死。
发病条件:
高温多雨季节,特别是秋季定植后遇暴雨,往往发病较重;土质黏重,或排水不良,容易渍水的园圃一般发病较重。
侵染循环:
两种病原真菌可能在土壤中越冬,而病原细菌可能是由带菌昆虫从别处传染过来。病原菌从植株根茎交界处(根颈部位)幼嫩部侵入,引致发病,病部产生的病菌借雨水溅射而传播,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得以蔓延扩大。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种健壮的无病苗。种前经过一定时间干燥,然后种植。要避免在低洼地种植,最好起畦定植,特别要注意排水;
3、病区在植前要进行种苗处理。先剥去种苗茎部几片叶片,然后用波尔多浆(1:l:3)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0倍液浸种苗茎部10~15分钟,倒置晾干后再种;
4、中耕除草时要注意避免叶片基部受伤,合理施肥,勿偏施或过施氮肥;
5、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病穴土壤要清出,换上新土,撒石灰消毒,补苗。
6、化学防治:可用0.3%瑞毒霉喷湿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