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角斑病 别名: 病害分类: 细菌病害
病状:
子叶被害,初生稍凹陷油渍状浅绿色的近圆形小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干枯透明斑。
真叶被害,初为水浸状浅绿色,后变为淡褐色,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后期病斑呈灰白色,容易穿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粘液。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面残留白痕。潮湿时产生菌脓,后期腐烂,有臭味。
瓜条染病,初期产生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白色菌脓,受害瓜条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浸腐烂。
发病条件:
1、湿度大,发病重,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
2、棚室栽培时,空气湿度大,黄瓜叶面常结露,病部菌脓可随叶缘吐水及棚顶落下的水珠飞溅传播蔓延,反复侵染,因此,当黄瓜吐水量多,结露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此病的侵入和流行。
3、此病发病适温24~28℃,最高39℃,最低4℃。在49~50℃的环境中,10分钟即会死亡。
侵染循环:
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注意轮作。
2、种子处理。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或福尔马林浸种,冲洗干净后催芽。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或氢氧化铜、噻霉酮等铜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