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状:
主要危害茎。该病发生于茎部表面,初期感染时,产生大量红色病斑,形成茎组织病变;中后期病斑逐 步扩大,直至相互愈合连成一片,颜色开始变成白色或黄色,表皮组织松弛,病斑组织进 一步发生变化,出现黑色细点,在茎表皮形成突起。果实前期不会被感染,待果实成熟并 转色后,才会被病菌侵染。感染的果实呈现水浸状及凹陷畸形,病斑最后呈现出淡褐色, 病斑不久后扩大,相互链接愈合。。
发病条件:
1、早春和初夏多雨,昼夜温暖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2、田间低洼积水,郁闭湿度大,啃食蛞引起伤口,节点损坏,或农家肥不充分腐熟,会增加发病率。
侵染循环: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病部上越冬,越冬期不明显。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种体为分生孢子,其传播途径主要借助于风雨或者昆虫活动,人为因素也有利于孢子飞散传播。低温干旱不利于病菌发病,主要发病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其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5度。该病菌侵染植株较多,除侵染火龙果外,还可侵染蟹爪兰、仙人球、仙人掌和荷花 等多种常见花卉。
防治方法:
1、种植或选育优质品种,是防治火龙果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清除病残枝体及田间杂草,保持田间卫生,从而减少田间病源。
3、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造成根系长期缺氧状态而死亡,喷灌造成果园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滴灌技术,起垄栽培,施用腐熟有机肥,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4、药物防治,药剂以喷施50%退菌特1000倍液和5%田安500倍液效果好。苹果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