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桃树疮痂病别名: 病害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果实,其次为害枝梢和叶片。
果实发病开始出现褐色小圆斑,以后逐渐扩大为2~3毫米黑色点状,病斑多时汇集成片。
由于病菌只为害病果表皮,使果皮停止生长,并木栓化,而果肉生长不受影响,所以,病情严重时经常发生裂果。
枝梢发病初期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后期病斑隆起,颜色加深,有时出现流胶现象。病菌只为害病枝表层,第2年树液流动时会产生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发病条件:
1.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7C.多雨潮湿的天气,或黏土地。
2.树冠稠密的果园容易发病。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为嗜果枝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梗孢目,暗色菌科的一种真菌。病菌只形成分生孢子,通常单孢,偶有双孢长椭圆形淡褐色。病菌在一年生枝的病斑上越冬,翌年舂季,病原孢子以雨水,雾滴和露水传导感染发病。从侵入到发病,病程较长,果实为40-70天新梢叶片为25-45天,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发病轻,,中晚熟品种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及时进行夏季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稠密,降低温度。在桃园铺地膜,可明显减轻发病,果实套袋。也是防止该病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2.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并烧毁,减少病原。
3.药剂防治。在芽膨大前期,喷布3-5度的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落花后半个月,根据天气晴况,每半月喷一次80%的戊唑醇6000-8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5%丙环唑2500-3000倍液,均对防治此病有效。不要重复用单一药品,要交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