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缩叶病别名: 病害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桃缩叶病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分,以侵害叶片为主,严重也可为害花、嫩梢和幼果。
叶片:春季嫩梢刚从芽鳞抽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开展,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叶片肥厚,质地变脆,并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焦枯脱落。叶片脱落后,腋芽常萌发抽出新梢,新叶不再受害。
枝梢:枝梢受害后呈灰绿色或黄绿色,枝条节间短,而且略为粗肿,其上叶片常丛生。严重时生长停滞,整枝枯死。
发病条件:
1.一般江河沿岸、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重;
2.实生苗桃树比芽接桃树易发病;
3.中、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发病轻。
侵染循环:
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属于子囊菌亚门。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还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病菌主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越冬,亦可在枝干的树皮上越冬,到翌年春季,当桃芽萌发时,芽孢子即萌发,由芽管直接穿过表皮或由气孔侵入嫩叶。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果树休眠期,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菌,
2.桃花芽露红而未展开时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1:1:100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等。注意用药要周到细致,桃树发芽后,一般不需要再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