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梨锈病别名: 赤星病、羊胡子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叶正面形成橙黄色圆形病斑,并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点,即性孢子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性孢子,后期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对应的叶背面组织增厚,并长出一从灰黄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毛状物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即锈孢子。果实、果梗、新梢、叶柄受害,初期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后期在同一病斑的表面产生毛状物。
发病条件:
1、温度高低、雨水多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原因。当梨芽萌发、幼叶初展时,如果遇到天气多雨,且温度又适合冬孢子萌发,风向和风力有利于担孢子的传播,则锈病发病重。
2、越冬病菌数量。桧柏类植物的多少和远近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侵染循环:
以多年生菌丝体在转主寄主中越冬,次年3月形成冬孢子角,遇雨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经风雨传播至梨树上,后期形成的锈孢子不再危害梨树,而随气流转至转主寄主上越夏和越冬。
防治方法:
1、清除转主寄主。清除梨园周围桧柏类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
2、消灭越冬病菌。如果桧柏类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应在桧柏树上喷杀菌农药,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
3、梨树喷洒药剂。梨树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梨树萌芽至展叶后25天内为宜,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进行,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雨水多的年份应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