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茶白星病别名:点星病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在嫩叶上产生圆形小病斑,中央凹陷,初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后期呈灰色并散生细小的黑粒点。病斑多时可互相愈合为较大病斑,并使叶片扭曲呈畸形。叶柄和嫩茎上病斑呈暗褐色,后变灰白色,病斑多时可使叶片脱落,嫩梢枯死。
发病条件:
1、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
2、每年主要在春、秋两季发病,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高山茶园或缺肥贫瘠茶园、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采摘过度、茶树衰弱的发病重。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病茎中越冬。翌春茶树初展期,分生孢子器中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在湿度适宜时侵染幼嫩茎叶,经1—3天潜育,开始形成新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蔓延。
防治方法:
1.加强树体管理,增施磷钾肥,可明显减轻发病;
2.合理适时地进行采摘可减少病菌侵入寄生。消灭越冬病菌。
3.历年发病重的茶园可在萌芽至叶展开期喷药防治,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发生严重茶区,7~10天后再喷一次,共2~3次,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