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肥规律:
1. 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是作物产量形成的核心。小麦一生的干物质积累是形成小麦产量的物质基础,而其积累过程与自身的生育特性和所处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越冬前干物质积累较快,进入越冬后变化平缓,返青后干物质积累速度加快,起身后更快,拔节以后增长速度达到最大,直至成熟干物质继续增长,只是速度稍减,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值。
2.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吸肥特点:在不同生育时期取样分析其N, P205, K2O含量。小麦的吸肥特点:在冬前形成一个小的吸肥高峰;返青后随生育期的推移,吸肥量逐渐加大,到挑旗至抽穗期出现第二次高峰;抽穗、开花后对钾的吸收停止,氮、磷吸收强度也明显下降,但直至成熟。对氮、磷仍保持一定的吸收能力。
基肥:
1. 施肥目的:培育冬前壮苗,增加有效分蘖数,争取足够的亩穗数;为小麦壮杆、大穗、增加粒重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施肥配比、用量及方法: 推荐使用高氮高磷复合肥。盛大肥业复合肥(配比:20-26-8或配比:18-22-8);推荐用量:40-60公斤。
追肥:
1、施肥目的:小麦返青后,便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的反应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此时期若营养不足,则会造成苗小,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但如果追施肥过多,氮营养过剩,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将来必定茎长秆细,易倒伏,并且穗粒少、粒重轻,也难获高产。因此,追肥量和追肥时期应视小麦苗情而定。
2、施肥配比、用量及方法:推荐使用高氮复合肥(盛大肥业复合肥,配比:30-0-5)。对于旺苗田,应以控为主,追肥时期可以推迟到拔节以后;对于弱苗麦田,可结合浇返青水进行追肥。
一喷三防:
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微肥等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是防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病虫害比较集中,因此通过开展“一喷三防”进行防治。主要包括:(1)抽穗扬花前及时喷药防治吸浆虫、预防赤霉病。抽穗扬花前是小麦吸浆虫成虫羽化产卵高峰,也是感染赤霉病的关键时期,一般情况下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起到治虫防病的双重效果。注意避免扬花期喷药。 (2)灌浆期混合施药,防治麦蚜、预防病害、促进灌浆。灌浆期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麦蚜、白粉病、叶锈病等病虫害发生盛期,一般当百穗有蚜虫800头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加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二是防治干热风: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危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通过喷药中加0.2%磷酸二氢钾,可使小麦抵抗干热风的危害,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三是防倒伏。种庄稼辛苦百日,一朝收获。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快到收获的时候,出现大面积倒伏,丰收的粮食白白落到地里,造成损失,因此,一喷三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防倒伏。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钾离子,因为钾离子能够增加秸秆硬度,而且促使籽粒饱满。可选择可以选择盛大肥业高钾水溶肥(配比:6-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