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细菌性叶枯病 别名: 姜腐烂病、烂姜 病害分类: 细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叶和根茎。叶片发病,病斑多从叶尖向下发展,尤以沿叶缘扩展更为明显。病部初时淡褐色,透明,水渍状,后变为深褐色透明条斑,边缘清晰,病健界限分明。茎基部和根茎发病,病部水渍状黄褐色,逐渐失去光泽,姜从外部向内部软化,后腐烂仅剩下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黏稠汁液,具明显硫化氢臭味,病茎、病根病部初时水渍状,淡黄褐色,后颜色加深并腐烂,致使病部以上叶片黄枯,早期脱落。
发病条件:
1、病菌喜高温高湿,土温28~30℃,土壤湿度高易发病。
2、特别是降雨与病害发生密切相关,阴雨多发病重,尤其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在种姜内随贮藏在窖内越冬。带菌种姜是田间重要初侵染源,并可随种姜的调运使用而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及地下害虫传播,在地上可借风雨、农事操作人为接触传播。病原菌从伤口或叶片上水孔侵入,沿维管束上下蔓延,引致根茎腐烂或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土质肥沃地块种姜。低平地块应高垄或高畦栽培,并整修好排水系统。
2、种姜要严格挑选,剔除病姜,最好种姜栽种前药剂浸种消毒,方法可随姜瘟病一并处理。
3、重病田与粮食作物进行2~3年轮作。
4、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
5、科学灌水,严防病田的灌溉水流入无病田。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6、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病植穴要用石灰进行消毒处理。
7、彻底防治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