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姜瘟病 别名: 姜腐烂病、姜软脚病 病害分类: 细菌病害
病状:
发病初期茎叶凋萎,后变鲜黄,叶片萎缩,根呈水渍状。姜茎近块根3cm左右处横切面呈浅黑色,不久就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发病条件:
1、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
2、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
3、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侵染循环:
病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体的肥料上越冬,因而可通过病姜、土壤及肥料进行传播,成为 翌年再侵染源。病菌侵染时多从近地表处的伤口及自然孔口侵人根茎,或由地上茎、叶向下侵染根茎,病姜流出 的汗液可借助水流传播。姜瘟病流行期长,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选择品种的时候,依据当地的一些种植条件,选择一些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及时选用药剂对种姜进行防治。
2、在生姜的生长期中,在雨天过后,要及时的进行田地排水,以防水淹生姜。
3、一旦发病应及时拔除发病的植株,并用5%的石灰水或用50g高锰酸钾,对水50kg对土壤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