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白菜病毒病别名:孤丁病、抽风病分类: 病毒病害
病状:
白菜病毒病苗期发病时,心叶产生明脉或叶脉失绿,并产生淡绿与浓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叶背叶脉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斑,致使叶片抽缩而凹凸不平。成株叶片受害变硬而脆,颜色逐渐变黄,整株迅速矮化,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包心。
发病条件:
1、白菜病毒病的发生主要与气候、昆虫、栽培及品种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2、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地温高或持续时间长, 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活动,但却使大白菜根系生长发育受抑,抵抗力下降,此时易发病。
侵染循环:
白菜软腐病菌主要在田间病株,窑藏种株或土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昆虫体内,肥料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带菌肥料等自然传播媒介,从菜株的伤口侵入。该病寄主范围广,可在田间多种蔬菜上从春到秋传染繁殖,不断为害,最后传播到秋大白菜,大白菜发病后在田间又能进行多次再侵染。
防治方法:
1、适期晚播,使发病敏感期推迟到冷凉季节,避免发病条件,减轻发病。
2、选用抗病品种。
3、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
4、由于大白菜病毒病是由蚜虫传毒的,因此在白菜幼苗期防治蚜虫是防治白菜病毒病的重要措施。苗期防蚜,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啶虫脒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60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