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玉米小斑病

作者:sdyth100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1-12 00:00:00

 病害名称玉米小斑病       别名: 玉米斑点病     病害分类真菌病害  

病状:

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长5-16毫米,宽2-4毫米大小的椭圆形、长圆形或近长方形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

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盘)。

发病条件:

1、发病适宜温度26—29。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25。孢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病情迅速扩展。

2、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

3、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侵染循环

玉米小斑病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

玉米生长季节内,遇到适宜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在田间,最初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向周围植株传播扩散(水平扩展),病株率达一定数量后,向植株上部叶片扩展(垂直扩展)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杂交种或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文章推荐

产品分类

复合肥料

专用肥料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山东盛大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五叶草互联                 鲁ICP备13027531号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热线电话
0539-6270999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