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玉米纹枯病 别名: 病害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
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
穗苞叶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果穗染病后秃顶,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
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发病条件:
1、在温度较高,降雨多,湿度大的条件下,易发病。最适发病日均温为25℃。7-8月份雨水多的年份发病重。
2、低洼地发病重,平地次之,岗地较轻。
3、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湿度高易发病。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
2、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4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