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玉米螟

作者:sdyth100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1-12 00:00:00

害虫名称玉米螟害虫别名钻心虫分类鳞翅目螟蛾科  

为害特点:

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

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形态特征:

成虫

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1]  ,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 前后各两个。均为圆形,前大后小。

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发生规律和习性

1、从北到南玉米螟1年发生1-7代不等,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

2、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

3、幼虫有5个龄期,三龄前潜藏,四龄以后钻蛀危害。幼虫有趋触、趋湿、趋糖、避光等特性。孵化后选择心叶、茎杆、花丝、穗苞等湿度高、含糖量高的部位定居。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高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开灯时间为7月上旬~8月上旬。

2、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防治,放蜂时间在当地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1周后第二次放蜂。

3、化学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口里。


文章推荐

产品分类

复合肥料

专用肥料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山东盛大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五叶草互联                 鲁ICP备13027531号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热线电话
0539-6270999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