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玉米褐斑病

作者:sdyth100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1-12 00:00:00

病害名称玉米褐斑病       别名:    病害分类真菌病害  

病状:

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直径仅1毫米左右(中脉上的直径可达3-5毫米),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

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病株茎基部第一或二节,变黑褐色腐烂,致使病部开裂、折断。

发病条件:

1、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北方多见于降雨较多的7-8月份。

2、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

3、种植密度高的田块发病较重。

侵染循环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时深翻。

2、药剂防治: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文章推荐

产品分类

复合肥料

专用肥料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山东盛大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五叶草互联                 鲁ICP备13027531号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热线电话
0539-6270999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