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条纹叶枯病 别名: 假枯心 分类: 病毒病
病状:
水稻秧苗期发病,先在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长斑,后向上扩展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糯、粳稻及高秆籼稻品种心叶变黄白色,卷曲下垂而枯死,矮秆籼稻品种不呈卷曲下垂状。分蘖期发病一般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色条斑,老叶仍保持正常绿色。拔节后发病,剑叶下部出现黄点或黄色条纹,病株常形成枯孕穗或畸形穗,结实不良。病株分蘖减少,早期发病植株枯死,发病迟影响抽穗结实。
发病条件:
侵染循环:
稻条纹叶枯病毒只能通过昆虫传播,已知灰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白背飞虱也能传毒。病毒可经卵传播,介体昆虫也可吸食病株后获毒,病毒进入虫体7~10天通过循回期,才能传毒。水稻从感染到发病所需的潜育期因生育期不同而有差异,秧苗期约15天,分蘖初期约10~15天,分蘖末期约30天。一般幼苗期最易感病,其感病性按分蘖初期,中期、末期的次序,越到后期越难发病,发病的感染界限为幼穗分化期以前。灰飞虱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4龄若虫越冬。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气候、栽培条件有密切关系。高温干旱、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稻株生长嫩绿,有利于灰飞虱的发生,病害发生轻重与虫口密度成正相关,虫口密度越大,病害发生越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择好秧田位置,减少灰飞虱的迁入量;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杂草,减少传毒昆虫,压低毒源。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速效氮、磷、钾肥,及时烤田,增强水稻抗病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2、治虫防病。 病毒病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抓住关键时期,采用综合防治,把传毒媒介昆虫消灭在传毒以前。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是防治关键时期,也是稻苗最易感病的时期。使用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马拉松乳油等。以上各种药剂每亩用0.1~0.15公斤,兑水75公斤喷雾,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