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水稻恶苗病

作者:sdyth100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1-12 00:00:00

 病害名称恶苗病       别名:徒长病、枪标病、白秆病       分类真菌病害  

病状:

A:苗期,病株多表现为纤弱、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色淡,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

B:本田期:本田期有3中类型。、徒长型: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30%,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窄,并自下而上枯黄。中后期出现倒生根,后期变软枯死。、普通型:株高与健株相当相当、叶色相近,有些发病快,2-3天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有些持续时间长,除倒生根外,病株外表看不出其他症状,至20天或更久才见枯黄。、早穗型:比健株早3-7天抽穗,穗头较高、小,6-10天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籽粒也不饱满。

发病条件:

不同品种抗病性存有差异,据调查,稻谷颖壳裂口数量多的品种,病菌易侵入,发病往往严重。恶苗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侵害稻苗以35时最为适宜,分生孢子在水滴中和温度25条件下,经56小时即可萌发侵染。土温对恶苗病的发生影响很大,一般土温在35时最适宜发病。25以下时病株率很低,土温低于20或高于40时稻株不表现症状。催芽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相同的育秧方式,催芽播种的发病率比未催芽播种的高。播种受伤的种子或移栽受伤过重的秧苗,病菌易于从伤口侵入,病害发生重。移栽时若遇高温,或插隔夜秧,发病重。收获后脱粒不及时,堆放时间过长,也会增加谷粒受害和污染的机会。氮肥施用过多,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内部或表面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种子表面越冬。种子萌发后病菌从芽鞘或根部入侵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 建立无病留种田,在发病区更换种植无病品种,留取健壮种谷,去除受伤的种子及秕谷。

2、种子消毒。 进行种子消毒是防治该病的关键,一般用25%施保克乳油20003000倍液浸种35天,浸种期间将种子搅拌几次,使药液浓度均匀,提高消毒效果。也可用10%浸种灵2ml对水10kg,浸稻种6kg,浸23天,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石灰水浸种,多菌灵浸种参见稻瘟病防治方法。

3、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秧,拔秧时尽量避免损伤稻根,不插隔夜秧,避免高温下插秧,以减轻发病。氮肥使用不宜过多,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增强稻株的抗病性,控制病害的发生。

4、及时拔除病株。 病株易成为再侵染的来源,因此,在秧田或本田如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文章推荐

产品分类

复合肥料

专用肥料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山东盛大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五叶草互联                 鲁ICP备13027531号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热线电话
0539-6270999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