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花生锈病 别名: 分类: 真菌病害
病症:
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杆、果柄和荚果。
叶片:叶片发病叶片的背面初生针尖大小的疹状白斑,叶面呈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病斑变淡黄色,圆形,随着病斑扩大,病部突起呈黄褐色。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的粉末,即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斑周围有一狭窄的黄晕。夏孢子堆直径0.3~0.6毫米。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向顶部叶片扩展。叶上密生夏孢子堆后,很快变黄干枯,似火烧状。
其他部位:夏孢子堆与叶片上的相似。托叶上的夏孢子堆稍大;叶柄、茎和果柄上的夏孢子堆椭圆形,长1~2毫米;果壳上的夏孢子堆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2毫米,但夏孢子数量较少。
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发病条件: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温差大易发病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侵染循环:
1、该病在广东、海南等四季种植花生地区辗转危害,在自生苗上越冬,翌春危害春花生。北方花生锈病初侵染来源尚不清楚。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减少菌源;春花生适时早播,秋花生适时晚播,避开发病高峰期;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
2、在花生锈病中心病株率10%左右,或叶片产生1~2个病斑时开始防治,可选以下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福美双•拌种灵可湿性粉剂、4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