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花生茎腐病

作者:sdyth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1-12 00:00:00

病害名称:花生茎腐病  别名花生烂脖子病     分类:真菌病害  

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茎枝,引起腐烂。苗期发病:种子萌发后即可感病,受害子叶黑褐色干腐状,沿子叶叶柄扩展到茎基部,产生黄褐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黑褐色腐烂,其上密生黑色突起小点;病株变黄,萎蔫下垂,数天后即可枯死。花生成株期发病:主茎和侧枝成段变黑枯死,密生小黑点。

发病条件:

1、菌源:由于带菌种子是该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来源,因而种子带菌率高低对病害的发生影响很大。花生在收获前受水淹,或收获时遇阴雨,种子容易发霉,带菌率高且发芽率低,播种后发病都重。

2、环境:当5厘米地温连续10天稳定在20℃以上,田间即可发病,苗期雨水多,土壤湿度大,病害发生就比较重;发病高峰常出现在降雨适中或大雨骤晴之后,雨量过多、雨次频繁、低温情况下,不利于病害发生。但下雨过多,温度较低,不利于病害发生。阳光过强造成花生幼苗热灼伤的也有利于病害发生。

3、连作花生地发病重,合理轮作发病轻。②春播花生病重,夏播花生病轻。③使用花生病株茎蔓饲喂牲畜的粪肥,以及混有病残株未腐烂的土杂肥均会加重病害发生。④低洼积水、沙性强、土壤贫瘠的土地发病重。

侵染循环:

1、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种子和土壤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病株和粉碎的果壳饲养牲畜后的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的土杂肥也是传播蔓延的重要菌源。病菌在土中分布很深,可达30厘米,以015厘米的表层土内较多。

2、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苗期为最适侵染时期,其次为结果期,而花期不利于病菌的侵染。病害在田间主要通过风雨、流水和农事活动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子调运。

3、在北方花生产区,5月下旬到6月初出现病株,6月中、下旬出现发病高峰。8月中、下旬出现的第2次发病高峰,发病较轻。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和病株残体,减少菌源;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

2、播种前种子处理:可用咯菌腈、嘧菌脂、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等药剂拌种。

3、当田间发病时,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还可以选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灌根喷雾处理。


文章推荐

产品分类

复合肥料

专用肥料

图片展示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山东盛大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五叶草互联                 鲁ICP备13027531号

Hello! 客服在线,欢迎咨询~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热线电话
0539-6270999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