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
以幼虫蛀荚为害。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茧下蛀入荚内取食豆粒,造成瘪荚、空吴,也可为害叶柄.花蕾和嫩茎。
豆荚螟发生规律
豆荚螟每年发生代数随不同地区而异,广东、广西7~8代,山东、陕西2~3代。各地主要
豆荚螟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翌春,越冬代成虫在豌豆、绿豆或冬种豆科绿肥作物上产卵发育为害,一般以第2代幼虫为害春大豆最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飞翔力也不强。每头雌蛾可产卵80~90粒,卵主要产在豆荚上。初孵幼虫先在荚面爬行1~3小时,再在荚面结一白茧(丝囊)躲在其中,经6~8小时,咬穿荚面蛀入荚内,幼虫进荚内后,即蛀入豆粒内为害。2~3龄幼虫有转荚为害习性,老熟幼虫离荚入土,结茧化蛹。
豆荚螟防治方法
豆荚螟农业防治
⑴合理轮作,避免豆科植物连作,可采用大豆与水稻等轮作,或玉米与大豆间作的方式,减轻豆荚螟的为害。
⑵灌溉灭虫,在水源方便的地区,可在秋、冬灌水数次,提高越冬幼虫的死亡率,在夏大豆开花结荚期,灌水1~2次,可增加入土幼虫的死亡率,增加大豆产量。
⑶选种抗虫品种。种植大豆时,选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品种种植,可减少豆荚螟的产卵。
⑷豆科绿肥在结荚前翻耕沤肥,种子绿肥及时收割,尽早运出本田,减少本田越冬幼虫的量。
豆荚螟生物防治
于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对豆荚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减少化蛹幼虫的数量。
豆荚螟药剂防治
⑴地面施药
老熟幼虫脱荚期,毒杀入土幼虫,以粉剂为佳,主要有:2%杀螟松粉剂,1.5%甲基1605粉剂,2%倍硫磷粉等每亩1.5~2千克。
此外,90%晶体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50%倍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也有较佳效果。
⑵晒场处理
在大豆堆垛地及周围1~2米范围内,撒施上述药剂、低浓度粉剂或含药毒土,可使脱荚幼虫死亡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