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氮: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叶绿素、酶、维生素及卵磷脂的主要组成元素。氮素促进棉花的长枝长叶,从幼苗开始直到开花结铃期,都需要有适量的氮素供应。
供应适量,叶色深绿,植株健壮,蕾铃多,产量高,品质好。
如果初期氮素供应过多:会引起棉花徒长,落蕾落铃减产,降低品质。
一、缺氮症状
幼苗叶片呈苍白的淡黄绿色,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变为黄色,以后常呈不同色度的红色,最终形成褐色,叶片干枯,过早地脱落。由于主茎(初生茎)的生长在早期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发育迟缓。植株上的叶片数量、叶枝减少,果枝少而短,中上部棉铃形成受到影响。症状易表现于幼苗期、花铃期。
二、发生条件
现实中,因底肥少用尿素等氮肥,且苗期对氮的需求比例较高,所以,在苗期、蕾期的症状表现较为突出。但在中后期由于过量的追施尿素而导致氮素过剩,造成植株徒生旺长。
三、矫治方法
苗期缺氮,施高氮复合肥(32-4-4,30-5-5)5-8kg,蕾期缺氮施高氮复合肥10-15kg,花铃期缺氮施高氮复合肥20-30kg)开沟追施。
2、缺磷 :
参与细胞中核酸、核苷酸、核蛋白的物质结构,促进根系生长,使壮苗早发,对早现蕾早开花有重要作用;在生育后期能促进棉花成熟,增加铃重。过量施用会降低氮肥效果,降低锌肥的效果。
一、缺磷症状
幼苗缺磷时,其株高比正常的棉株明显矮小,叶片较小,叶色暗绿(由于缺磷而提高了铁的吸收利用,间接地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片呈暗绿色,但缺乏光泽)。如果不是十分严重,在5-6片真叶后缓解表现症状(这与根系发育、根量增加,植株吸磷能力增强有关)。
缺磷较严重时,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迟缓,且叶片较小,植株茎秆细、脆弱,较正常植株矮小,根系生长量降低,结铃和成熟都延迟,成铃少、产量低、品质差。
二、发生条件
棉花幼苗2-3片真叶前后对磷素表现敏感,对磷的吸收高峰在开花盛期。缺素症状易发生于出苗后10-25天和花铃期。
三、矫治方法
底肥增施磷肥,在棉花生育前期可用氮磷钾复合肥配合尿素作追肥。整个生育期间配合喷施磷酸氢钾或是2-3%的过磷酸钙溶液。
苗期或是蕾期缺磷,每公顷用150-225kg过磷酸钙开沟追施;后期缺磷用2-3%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
3、缺钾:
钾对光合产物的合成、运输、转化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促使棉花早熟、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棉花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提高棉花抗旱性,改善氮过多造成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不协调。
一、缺钾症状
棉花和其它纤维作物一样,需要丰富的钾素。缺钾的棉花植株矮小,叶子不能发育到正常大小。
棉花苗期、蕾期缺钾,生长显著延迟,叶缘向上或向下卷起,叶脉之间出现明显的褐色、红褐色小斑点。通常是中、下部叶子的叶尖、叶边缘发黄,进而叶肉呈斑块状失绿、发黄、变褐、变枯焦,叶子渐渐枯死、脱落。
棉花花铃期缺钾,棉株中、上部叶子,从叶尖、叶缘开始,叶肉失绿而变白、变黄、变褐,继而呈现褐色、红色、桔红色坏死,并发展到全叶,通常称之为红叶茎枯病。由于棉叶常产生锈褐色坏死组织,所以有时称为棉锈病。发展严重时,全部叶子逐渐枯焦脱落,只剩下主茎、果枝和棉铃,成为“光杆”。所以,有的地区称为落叶早枯病,或凋枯病。
缺钾的棉株,棉铃小而少,种子质量和皮棉的品质降低。
二、发生条件
通常发生缺钾的土壤种类有:江河冲积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轻沙土,丘陵山地新垦的红黄壤,酸性石砾土,泥炭土,腐殖质土等。
土壤干旱,钾的移动性差;土壤渍水,根系活力低,钾吸收受阻;树体连续负载过大,土壤钾素营养亏缺;土壤施入钙、镁元素过多,造成与钾拮抗等,均容易发生植株缺钾现象。
抗虫棉对钾的需求比不抗虫棉多50%以上,所以,底肥施足质量好的纯钾肥是棉花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实中,棉花“早衰”、枯萎病发生较重,都与缺钾有关。全生育期均可出现症状,但以中后期表现最明显,症状以老叶为主。
三、矫正方法
底肥和蕾期增施钾肥,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5-7天一次,连喷3次,也可喷2-3%的草木灰水。
前期缺钾:每公顷用75-150kg的氯化钾或是600-750kg草木灰开沟追施。
后期缺钾: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
4、缺锌:
一、缺锌症状
从第一真叶开始,幼叶即呈显青铜色,叶脉间明显失绿,变厚变脆易碎。叶缘向上卷曲。叶间缩短,植株矮小呈丛状,生长受阻,结铃推迟,蕾铃易脱落。症状易发生在花铃期的老叶上。
二、发生条件
磷肥施用量大和施用氮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有效锌的不足。
三、矫正方法
1.整地时,施15-22.5kg/公顷硫酸锌作底肥。
2.播种时,用0.1-0.2%硫酸锌溶液浸种24小时,或是1kg棉种拌入10-20g硫酸锌作种肥。
3.在棉花蕾期和开花期或是植株出现缺锌症状时,用0.5-1%的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锌肥量过大,易产生毒害,适当施用石灰可减轻锌的毒害。
5、缺镁: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主要分布在含叶绿素的器官内,镁也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成分。镁是比较容易移动的元素,很容易从老器官转移到新生的幼嫩器官中去。
一、缺镁症状
缺镁的棉花,茎细、叶缘向下卷、叶面拱起。棉叶的叶脉呈绿色,叶脉间首先变为黄白色或白色,以后变为均匀的淡黄色,继而变为褐色或紫红色,甚至坏死。缺镁症状先在下层老叶发生。
二、发生条件
镁元素缺乏,常常发生在温暖湿润、高淋溶的砂质酸性土壤,质地粗的河流冲积土,花岗岩、片麻岩、红色黏土发育的红黄壤,含钠量高的盐碱土及草甸碱土。
偏施铵态氮肥、过量施用钾肥、大量使用石灰等,均容易出现缺镁现象。
三、矫正方法
当棉花有缺镁症状时,可用0.1-0.2%的硫酸镁溶液进行叶面喷雾,连喷2次。
6、缺铁:
铁是合成叶绿素时某些酶或某些酶的辅基的活化剂,缺铁时,叶绿素就不能合成,叶子表现黄化。
一、缺铁症状
表现为“缺绿症”或“失绿症”,开始时幼叶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就呈黄白色。茎秆短而细弱,多新叶失绿、老叶仍可保持绿色。症状易发生于新生叶片。
二、发生条件
经常发生缺铁的土壤类型是碱性土壤,尤其是石灰质土壤和滨海盐土。土壤排水不良、湿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存在真菌或线虫为害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棉花表现缺铁现象。磷肥使用过量会诱发缺铁症状。
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土壤粘性大、水饱和度高,使用硝态氮肥,均会加重缺铁。
三、矫正方法
发现缺铁时及时用0.3%的硫酸亚铁喷施。
7、缺硼:
硼与生殖生长有关,硼能促进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从而提高坐果率。
一、缺硼症状
在苗期、蕾期即有表现,主要是叶片变厚增大、变脆,色暗绿无光泽,主茎生长点受损,腋芽丛生,上部叶片萎缩。至蕾铃期脱落严重,“蕾而不花”,开花也难成桃,但病症却最早出现在叶片上。潜在缺硼时,叶柄上可能出现环节。症状易发生于现蕾到开花的新生组织上。
二、发生条件
石灰质碱性土,强淋溶的沙质土,耕作层浅、质地粗的酸性土,是最常发生缺硼的土壤种类。
天气干旱时,土壤水分亏缺,硼的移动性差、吸收受到限制,容易出现缺硼症状;氮肥过量施用,引起氮素和硼素比例失调,棉花缺硼加重。
有机质少的土壤,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的土壤,及长期持续干旱和雨水过多的,易诱发缺硼。
三、矫正方法
矫治土壤缺硼常用土施硼砂、硼酸的方法,因硼砂在冷水中溶解速度很慢,不宜供喷布使用。
1.在缺硼的土壤上,可用硼砂或是硼酸作基肥,每公顷6-7.5kg。在棉花苗期,距离棉苗6~9厘米处开沟(或穴)施下,施后随即盖土。
在蕾期、初花期、花铃期或是植株出现缺硼症状时,用0.2~0.5%的硼酸溶液各喷一次,通常效果较好。
8、缺钼:
钼可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与稳定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钼能改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从叶部向茎秆和生殖器官流动的能力,对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很有意义。施钼可增强植株抗旱、抗寒、抗病能力。
一、缺钼症状
缺钼时,幼叶较小,以后叶缘及叶尖坏死,叶片下垂萎蔫,主脉间叶组织大部分死亡;短期内全部叶片均受影响,生长极为缓慢,种子发芽率下降,萌发速度减慢。
二、发生条件
一般缺钼发生在酸性土壤上,淋溶强烈的酸性土,锰浓度高,易引起缺钼。此外,过量施用生理酸性肥料,降低钼的有效性;磷不足、氮量过高、钙量低,也易引起缺钼。
三、矫正方法
1.播种前每公顷用3.75kg缺钼铵兑水施于播种沟内作基肥。
2.发现缺钼时及时喷施0.02%~0.05%的钼酸铵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