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角斑病 别名: 焦点病 病害分类: 细菌病害
病状:
不仅为害棉苗,同时也为害成株的茎叶及发育中的棉铃。苗期染病子叶受害呈水渍状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黑褐色,严重的子叶枯死脱落。真叶染病叶背先产生深绿色小点,后扩展成油渍状,叶片正面病斑多角形,有时病斑沿脉扩展呈不规则条状,致叶片枯黄脱落。
茎染病会先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扩大变黑或腐烂,病部凹陷,病苗弯向一边。顶芽染病形成“烂顶”,造成全株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分泌出粘稠状黄色菌脓,干燥条件下变成薄膜或碎裂成粉末状。棉铃染病初生油浸状深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或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褐色至红褐色,病部凹陷,幼铃脱落,成铃部分心室腐烂。
发病条件:
1、在温度30-36℃、空气湿度85%以上时,利于该病的发展流行。
2、连作重茬,土壤中病残体带菌较多。
3、近期的阴雨天气较多,特别是部分棉田还遭受暴风雨及雹灾,棉花枝叶破损,有利于病菌侵染。
4、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侵染循环: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注意轮作。
2、精选棉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结合间苗、定苗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3、种子处理,“三开一凉”温水(55~60℃)浸种半小时。
4、化学防治:农用链霉素、波尔多液、叶枯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