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 向日葵白粉病 别名:分类: 真菌病害
病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污白色的粉斑,后期病部长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发病重的,檀株较矮,籽粒不饱满。
发病条件:
分生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20~25℃最适。生产上遇有16~24℃,相对湿度高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
侵染循环: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5~6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匍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实行大面积轮作。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深翻晒土,增施磷钾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侵染病菌源。
2、选用抗病或早熟品种,播种前晒种l~2d,并用以种子量0.5%的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拌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3、合理密植,严格控制田间湿度、氮肥使用量,并适时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在开花前喷施壮穗灵能强化向日葵生理机能,提高受精、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增加坐果率,使籽实饱满,达到产量提高。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1:1:160倍式波尔多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防治。